在2025-2026森林防灭火暨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系统回顾了去冬今春的工作,并对今冬明春的任务进行了详细安排。区应急局、林业局等6家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灭火这场硬仗,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立足“防”字,筑牢思想根基,做到未雨绸缪
防火工作,关键在“防”,“防”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只有从源头上筑牢思想的堤坝,才能有效抵御火灾风险。
(一)要认清形势,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森林防火的关键期。从气候条件看,冬春季节天干物燥,风力较大,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多,火险等级持续偏高。从社会活动看,农事用火、祭祀用火、节假日进山游玩等活动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森林防灭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可能酿成大祸。要坚决克服“夏季无大火”的惯性思维和“年年抓、老一套”的厌战情绪,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起来,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要厘清职责,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森林防灭火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本领域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抓落实。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头,落实到每个山头、每片林地,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要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各个层级、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管事,绝不能在责任落实上出现“空档”和“盲区”。要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火灾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三)要深化认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是巨大的。必须站在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森林防灭火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切实保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
二、聚焦“宣”字,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全民共识
宣传教育是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群众是防火工作的主体,也是战胜火灾的强大力量。只有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法治观念,才能形成群防群治、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一)要拓宽渠道,实现宣传全域覆盖。要改变过去单一、刻板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宣传矩阵。线上要发挥好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制作推送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火宣传短片、警示案例。线下要持续运用好应急大喇叭、宣传车、悬挂横幅、设置固定防火牌、发放宣传明白卡、开展防火宣传“六进”(进林区、进学校、进集镇、进村屯、进机关、进社区)活动等传统有效方法,把防火知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家中。要确保宣传到村、到户、到人,特别是要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宣传,消除宣传死角和盲区。
(二)要丰富内容,提升宣传警示效果。宣传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要宣传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规、基本知识,还要大力宣传安全用火、紧急避险常识;不仅要宣传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还要宣传引发火灾的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要突出以案说法、以案示警,精选本地或周边地区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深入剖析原因,讲清危害,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直观感受到火灾就在眼前、教训就在身边,从而达到“查处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临近清明等传统祭祀节日时,要重点加强文明祭祀宣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三)要突出重点,盯紧看牢特殊人群。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施策。要加强对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的防火安全教育,通过上好防火课等方式,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要特别重视对痴、呆、聋、哑、精神病等特殊人群以及老年人的监管和宣传,要逐一摸排建档,明确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通过上门走访、签订责任状等方式,确保监管到位,防止因监管不力而引发火灾。对进入林区的施工人员、游客等,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严格火源管理。
三、着力“严”字,狠抓源头管控,消除风险隐患
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的核心环节。管不住火源,一切都是空谈。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管住山、看住人、守住林,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
(一)要严防死守,管住林区火源火种。要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构筑严密的火源管控网络。要强化入山检查,全区固定的森林防火检查站以及各进山入林口设置的临时卡点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到逢人必检、逢车必查,详细登记信息,坚决收缴火种,并进行防火提醒,真正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要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对坟茔墓地、旅游景区、重点林区等关键部位,要增派人员,死看死守,并配备必要的灭火工具。高火险期内,要依法发布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要强化巡查巡护,组织护林员、公益岗、村组干部等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林区开展常态化、高密度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用火行为。
(二)要科技赋能,提升智能防控水平。面对复杂的地形和繁重的防控任务,必须向科技要效率、要战斗力。要积极探索“无人机空中巡防+防火队员地面巡查”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模式。特别是对于甘棠街道这样川塬相间、沟壑纵横的区域,无人机高空视角的优势明显,可以弥补传统人工巡查的视野盲区,实现巡查无死角、早发现。要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购置配备无人机、风力灭火机等先进装备,同时要加强各类扑火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要探索运用视频监控、热感应等技术手段,提高火情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三)要网格管理,压实末端防控责任。要将火源管理的责任真正落到基层末梢。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护林员包山头”的责任体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要将每个网格的管护责任明确到具体人,确保每片林子、每个地块都有人负责。要加强对护林员等一线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明确其巡查区域、职责要求,并将其报酬与管护成效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要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打通防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四、突出“实”字,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处置能力
“防”是常态,“救”是底线。即使预防工作做得再充分,也要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万全准备。只有应急准备扎实充分,才能在火灾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效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要打牢基础,建强扑救队伍和物资保障。要加强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区级森林专业消防队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乡镇半专业队伍要夯实基础力量。要狠抓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实战化演练,加强扑火技能、安全避险知识培训,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要树立“群众过节,我们过关”的理念,在防火紧要期,各级扑火队伍要24小时全员在岗,携装巡护,靠前驻防。要加强物资储备库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补充购置防火服、风力灭火机、消防水车等必要的扑火物资和装备,并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确保物资储备充足、性能良好。
(二)要完善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调度。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完善机制。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现象。值班人员必须熟悉业务,确保通信畅通,一旦发现火情,必须第一时间按程序归口报告,坚决不允许出现迟报、瞒报、漏报的现象。要加强信息调度,及时掌握火险气象信息和林区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要打防结合,确保科学安全高效扑救。要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一旦发生火情,要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就近组织力量进行扑救,力争在火灾初起阶段就予以扑灭。在扑救过程中,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特别是各级指挥员要科学指挥,合理制定扑救方案,时刻关注火场变化,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坚决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要采取“人防+技防”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扑火效率。火灾扑灭后,要留足人员清理和看守火场,防止死灰复燃。同时,公安机关要第一时间介入,依法严查火灾肇事者。
同志们,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守护家园的赤诚和义不容辞的担当,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灭火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的底线,为守护好绿水青山、保障群众安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